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族稱/分類

客家人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成為獨特的遷徙族群,他們以集團方式進行遷徙 ,加上深居山區,交通不便,缺乏與其他文化交流融合的機會,因而保有傳統風俗習慣、語言、血統。在遠離原鄉數百年後,台灣的客家已逐漸形成一種新台灣客家文化 。這是因為客家人在歷次遷徙的過程中,要不斷的面對新的環境與危機;為生存,不但需要善用中原文化的主流優勢,又需要適時適地吸收在地或鄰近族群的優質文化。這種不斷學習與包容的作風,正是客家人既能保存傳統,又能面對生存競爭的一項文化特色。


分佈

分佈照片客家人移民來臺,依時間的不同,登陸靠岸地點的不同,分佈的地方也不盡相同,但大多在台灣西部。每個地區因族群多寡、經濟狀況、地理環境、社會實況等等諸多問題的牽連,而出現不同的形貌:有的依舊保留古老風味的客家村;有的和其他族群混居;更有的受到福佬勢力的影響,部分被同化,部分遷移聚居在偏遠地區;也有一直致力保存客家文化,因而形成方言島。不管這些客家人居住的情況,族群文化的保存,以及其他諸多的影響因素;大體上,仍可依客家分佈地點的不同,把台灣的客家分佈分為南、中、北、東部4地區。


住屋

住屋照片談到客家建築,大家總會想到老房子,更具體說應該是指歷史建築或古蹟。客家人居住的三合院或稱夥(伙)房屋,的確具有清楚的形象,尤其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之中,客家庄裡頭的老房子似乎有比其他族群更加的保存狀況。因此,至今談到客家建築,很自然總會想起新屋的范姜老屋群、新埔的潘屋與劉屋、六家的問禮堂、北埔天水堂與金廣福 ,南台灣美濃的夥房屋、佳冬蕭屋、五溝水劉屋等等歷史名屋。的確,優秀而精美的客家老屋經常有機會獲得國人的喜愛,坊間有不少關於台灣老房子的介紹書籍,客家建築經常都要佔去其半。


忠義家風

忠義家風照片客家人的忠義家風可以用“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這幅聯語來充分表達。忠義 家風所要表現的就是在家要做一個忠臣孝子,在做事上要戮力於讀書、耕田兩件事上。這是因為客家人長期的顛沛流離,使他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故園的可愛、鄉土的芬芳,從而益發眷戀中原故土。直到今天,幾百上千年過去了,客家後裔仍對他們的祖居地念念不忘。在祠堂、祖屋的大門口都要掛上貼上姓氏堂號及堂聯,以寄託自己對祖先 、故土的思念;同時啟發後人奮發進取,不要忘本。而在故國鄉土形成的忠義家風也成了他們戰勝種種艱難困苦的精神支柱。


耕讀傳家

耕讀傳家照片客家人具有比較重視教育的族群特質,傳統的理想生活境界是“晴耕雨讀”、“詩書傳家”;客家人珍惜文字,尊重有知識的讀書人,敬重文明,成了歷代相傳的古風。客家人是個遷徙的族群 ,由於長期生活在困苦的環境中,深知要改變現狀,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求取功名以出人頭地 。客家人視文化知識為生存競爭的主要手段,所以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有許多客家諺語就表達了這種意義,如“有子不讀書,不如養大豬”、“不讀書有眼無珠”等。台灣客家人在二戰後70幾年來,能夠憑其對教育的重視,以較高的教育成就來改善其社經地位,即是最好的寫照。